信创巨头裸泳时刻!董事长跑路,国产芯片的逆袭只是梦一场?|amd|英特尔|cuda|知名企业

在信创领域有一个公开的秘密,那就是2027年。

星空君手头负责的几个系统都开始了信创化改造,从实际应用效果看,银河麒麟和CentOS的性能差不多,金仓达梦等国产数据库并不比Oracle逊色。不过,超海量数据和并发的情况下,OceanBase还是更靠谱一些。

硬件部分,海光是服务器端的最佳选择,几乎能无缝承接Intelx86服务器。

尽管ARM架构服务器技术已经非常成熟,但大多用在新建系统,而旧系统的迁移还要考虑保持对原有架构的兼容。

对于海光来说,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遇。

一、海光的前生今世

在所有的芯片技术中,最复杂的莫过于x86。Intel率先开启了x86时代,但后来和AMD、Cyrix的各种技术纠缠、专利官司,导致形成了清官难断的x86永久三方授权的现状。

海光的x86技术来自于AMD公司的授权(另外一家国产x86芯片厂商兆芯的技术则来自Cyrix的尸体)。

AMD于2016年与中国天津海光先进技术投资有限公司(THATIC)签订技术许可协议,授权其x86和SoCIP用于芯片开发,AMD获得了价值2.93亿美元的现金注入(含特许权使用费)。

2019年5月,AMD首席执行官LisaSu在Computex2019向Tom'sHardware证实,该公司并未向其中国的合资企业授权进一步的芯片设计。这意味着AMD在中国的芯片生产合资企业将仅限于在第一代Ryzen和EPYC的Zen架构,但不会推进基于AMD新推出的Zen2微架构的设计。

初看起来,AMD有点背信弃义的味道。

然而实际上,2.93亿美元获取第一代Ryzen和EPYC的Zen架构的授权以及相关的技术支持,对于海光来说,这个价格,简直是白捡的。

这有两个非常巧合的因素,一是LisaSu是华裔,对中国企业比较友好,促成了这一桩交易;二是2016年的AMD离破产只有一步之遥,可以说是用命根子换钱。

这样的机会可遇不可求,如今再加十倍的价格,AMD怕是也不会卖的。

为了能让海光从无到有做出来,AMD几乎是手把手教,甚至不惜故意让海光挖走很多工程师,甚至是整个团队的送给海光。

2022年八月,海光信息登上科创板。

公司的第一大股东,是中科曙光。作为荣登清单的中科曙光,受益于云计算的高速发展,x86架构的服务器(高性能计算机)是其核心业务。

二、2024年业绩情况

2024年海光信息实现营业收入91.62亿元,同比增长52.40%。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高端处理器产品的市场拓展及客户认可度提升,尤其在数据中心、云计算和AI领域的应用需求激增;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9.31亿元,同比增长52.87%;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8.16亿元,同比增长59.79%

数据来源:iFind

公司产品线主要包括两部分,CPU和DCU。CPU受到信创的利好,而DCU则受到了AI大模型的影响。

CPU产品:海光CPU系列产品兼容x86指令集以及国际上主流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,广泛应用于电信、金融、互联网、教育、交通等重要行业或领域。2024年,海光CPU产品进一步拓展市场应用领域、扩大市场份额,支持了广泛的数据中心、云计算、高端计算等复杂应用场景。

DCU产品:海光DCU系列产品以GPGPU架构为基础,可广泛应用于大数据处理、人工智能、商业计算等应用领域。2024年,海光DCU产品快速迭代发展,以高算力、高并行处理能力、良好的软件生态支持了算力基础设施、商业计算等AI行业应用。例如,海光DCU与国内多家头部互联网厂商完成全面适配。

三、生态,还是生态

AI时代已经来临,对算力的需求几乎是无上限的。

华为昇腾吃不下这个市场,依然会有摩尔线程、海光、寒武纪以及其他国产芯片厂商的发展空间。

然而,从星空君使用的AI工具来说,绝大多数生态都是基于cuda的,这才是黄皮衣的大杀器。

而Cuda又和NVIDIA深度绑定,连AMD都很难与之抗衡,Intel更是早早缴械。

目前国产生态尚不完善,很难全面追赶NVIDIA。

华为在搞达芬奇架构,摩尔线程可以实现cuda的低代码迁移,海光呢?

海光表示兼容ROCm生态。

这是从AMD继承来的能力,但ROCm生态目前仍非主流,随着昇腾生态逐渐完善,国内AI生态大概会演变为两个方向。

一是不需要信创的领域(如互联网、娱乐等方面),会直接使用Cuda生态;二是需要信创的领域,会使用昇腾为首的国产架构。

ROCm很可能是一个鸡肋。

四、如何迭代?

海光CPU的技术来自AMD,随着技术限制,海光已经无法从AMD得到最新的技术,只能在原有技术上自行迭代,能否赶上同类主流芯片的水平?

另外,公司的主要客户集中在少数几家主要服务器厂商,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比超过90%。这种高度依赖少数客户的情况增加了公司的经营风险,一旦这些主要客户需求发生变化或者出现流失,将对公司的业绩造成重大影响。随着2027年时间节点的临近,各大企业完成信创改造后,公司产品的需求可能会出现断崖式下降。

公司是一家设计公司,代工方面的风险也不容小觑。在各大芯片企业需求暴增的情况下,公司高端芯片的产能是否能得到保障?